【最近公司是不是遇到了成長的困境?】
你可以先從這本書開始得到想法,這是日本亞馬遜年度冠軍書-被討厭的勇氣,「心理學三巨頭」之一的阿德勒,在心理學界被稱作啟發之父。
他在書中的學說,對人遇到困境時的情境做出分析,並歸結這些困境的共同組成因素是:「缺乏定義與實踐自我的勇氣」 ,台灣有很多企業老闆正面臨著轉型的困境,因為沒有勇氣去定義企業的形象,逐漸地使員工也失去實踐企業目標的動力。
其實許多企業主都有著優秀的研發技術、管理能力,但卻普遍缺乏品牌經營上的知識,很難將品牌定位在一個可以跟企業有共識的位置,自然會缺乏明確的核心目地,就像是被獵豹追上的羚羊般,到處亂衝,只為了不被追上。
我認為至少我們要學習像鬥牛一樣,只鎖定在紅布上,嘗試衝撞,讓鬥牛士、看台上的觀眾都知道自己的厲害。
問幾個問題!
○如果別人問你,你能否提供一張代表企業的照片時,你該拿出哪一張?
○你的辦公室,要有什麼擺設、什麼裝潢,才可以呈現公司特色?
○當你今天小有成,被邀請上台訴說心路歷程,你會拿出哪一段故事?
“如果你思考超過一分鐘還想不到這些問題的正確回答,那你確實該開始注意企業的品牌經營。
【明確的有形品牌,即將帶來的價值】
這時許多工廠的老闆會問,我就是一個委託研發、設計、製造、生產的公司,我不需要品牌形象也可以存活,或許是因為存在著這樣子的想法,台灣才會變成一個委託代工為主的國家吧!
因為經營品牌是很長遠且需要長思的事情,大多企業主不太願意花太多心思在工作以外的事物上,所以沒有深入地去研究「品牌經營」。
不過重點是,其實許多企業主並不知道「有形品牌」到底可以帶來什麼價值,那麼就讓接下來要提供的資訊,給各位企業主一些想法吧!
台灣的角色行銷大師-符敦國先生,經典著作有「角色行銷:透過12個角色原型,建立有形品牌」,書中一直道出一個理論,就是讓品牌找到適合的角色原型,接著廣告、協商、合作、銷售等問題都可以秒解。
為什麼這樣說呢? 因為每個品牌都像是電影當中的一個角色,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,或許顏值、演員知名度多少有加分的作用,但最主要的核心是,這個角色有沒有「在整部戲裡都做這個角色該做的事情」。
來講個例子,最近即將推出第五部系列電影的「葉問」,如果根據敦國老師書裡的說法,是屬於「英雄原型」,英雄帶有勇敢、奮鬥、正義、使命感等特質,你仔細觀察「葉問」在戲裡的每個動作、想法是不是都跟著英雄的特質在走?
而且演員甄子丹先生本人,是不是樣貌、談吐,也非常符合英雄該有的特點?
沒錯! 這一切都是選定好的,找一個符合葉問形象的演員,配合著戲裡給觀眾的印象,等你走出戲外後,只要看到甄子丹先生的海報、代言的產品,都會把他跟葉問的英雄形象直接連結在一起,這就是角色品牌的威力! 甚至影響到演員在戲外做的一切,都必須要符合英雄特質,才可以持續得到關注、更多商演的機會!
【只要了解品牌價值,就可以複製模式,快速擴張!】
哈佛大學商學院的一位著名教授-邁克爾·波特,他提出了「品牌價值」所帶來的三大項價值,分別是「更高價格」、「更大規模」、「品牌延伸」,其實我認為許多企業主早就知道這些了,從15年前到現在,許多大品牌,像是麥當勞、微軟、現代汽車、H&M等,每個品牌都已經得到了上述的價值,且截至2018年為止,他們都還在百大品牌名單中,繼續拿到更多顧客的錢。
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三項品牌價值,背後最大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,老實說這些品牌在操縱的就是「顧客忠誠度」,也就是說品牌總是在爭取「有個性的顧客信任度」,然後不斷的把有形品牌植入到他們的心中,讓這些顧客最後認為,我不用代表我個性的品牌,似乎在生活中缺少了什麼。
這邊的顧客並不定義於終端消費者,也可能是合作的其他老闆、採購經理、店長等,百行百業只要對某產品有需求,他們就需要去比較,而在比較的當下,品牌形象就是很重要的影響條件,好比當自己要買一輛越野車,會選擇「吉普Jeep」還是「福特Ford」?
我想這個答案應該很明顯,同樣都是以汽車為產品,但我們對品牌的印象就是不一樣。
我們整理上述的內容,「顧客忠誠度」影響「品牌價值」,「品牌價值」則影響的企業的「成長速度」,那麼,是什麼影響了「顧客忠誠度」呢?
簡單來說,就像剛剛舉的購買越野車例子,潛在顧客初次考慮時,會根據「品牌形象」來得到心理的權重,所謂的形象,就是品牌在電影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,也就決定著如何來擴張「角色行銷」,包含著潛在顧客心中對企業的聯想、產品的價值在哪裡,以及使用後,會讓顧客成為什麼樣的人,這些都是需要去經營、去塑造的,看似抽象的東西,實際上是最能發揮出長遠價值,保持企業立於不敗之地。
【郭台銘選總統】
這裡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,鴻海的董事長-郭台銘,在今年四月時宣布角逐總統初選,從來沒有政治經歷的他,為什麼卻可以擁有一大票的支持者出來擁護他?
原因很簡單,因為他扮演著「統治者」角色,他一手經營的鴻海科技集團,靠者精密零組件,站上了台灣代工服務龍頭,也將之延伸到國際去,並且在國外的生產佔比,達到可以舉足輕重的地位,所以我們對郭台銘的印象,就是很懂得權衡、精準決策、說服社會上層人士。
那我們把這樣的「統治者」特質同樣的套用到政治家上,可以說是幾乎完全符合,政治家同樣需要操縱權力、說服民心、拉高聲勢,因此當郭台銘說出想要參選總統時,我們不會太意外,因為這個行為,完全的吻合我們對「統治者」的印象,因此不會覺得有印象的斷層,覺得很”跳痛”,所以很自然的,原先對他有信任度的民眾,或者一些潛在的中立者,就會跳出來支持他,因為大家心中都會有個畫面,可以把台灣塑造成自己心中的樣子。
不過如果反過來思考,今天是綜藝天王-吳宗憲宣布要出來選總統,那我想跳出來支持他的人會少非常多,吳宗憲在演藝圈算是很資深的大老,相信在台灣的粉絲絕對比郭台銘還多,可是他本身的形象是搞笑、幽默、反應快、鬼點子多,今天突然要到一個「統治者」形象的職位上時,我們的腦中印象就出現了斷層,多數人的腦中無法有理想的畫面,那在第一時間可能就有很多反對聲浪出來。
當然,這些都只是假設,可是如果認真去思考會發現,我們的決定最終還是會被對方的「形象」影響,這也就是「品牌形象」所創造的威力,只要塑造出一個形象,並且遵循這個形象做相關的事情,也有著幾個非常符合形象的故事,那當潛在顧客在有需求時,他會根據使用時想要的情境,找到需要的角色來幫助他,只要你的品牌是那個角色,那就會是顧客的首選。
【凡事先從自我啟動開始!】
現在就請你試著找出一個最符合企業產品或品牌的電影角色,然後分析這個角色有哪些特質?
然後再把這些特質套用上,簡單幫公司規畫一個符合特質的故事,你可以試著講出來給別人聽,之後問看看別人對你所發想的故事,可不可以呼應出產品應該出現那些賣點,還有使用後可能會變什麼樣的人,如果發現跟預設的角色形象不吻合,那就再想一個,多試幾次就會找到自己的企業該有哪些特質,才是最好讓顧客記憶的。
我會將兩本提到的書籍連結在下方,如果有興趣了解也可以購買來閱讀,或許這就是你成長的轉捩點!
被討厭的勇氣:自我啟發之父「阿德勒」的教導
作者:岸見一郎, 古賀史健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53153
角色行銷:透過12個角色原型 建立有型品牌